五台山根据地。
“杀!”
“杀!!”
“杀!!”
一纵某部虹军战士,手持木枪进行一对一、甚至是一对二的“实战”刺杀演练。
每名虹军战士都使出了拼命的劲头,在实战中磨砺自己的“拼刺刀”技术。
训练程度之恨!
也仅仅比实战之中,差上那么一线。
“司令,这么练下去的话,士兵的负伤率怕是会大大增加啊。”
“训练强度实在是太大了。”
跟在苏长青身边的小学弟宋参谋长,看着扭打在一起的士兵说道。
“平时训练的时候怕受伤,没有训练强度,没有实战经验。”
“上战场的那一刻,脑袋瓜子都是懵的。”
“那时候,流的就不是汗,而是血。”
“断的就不是骨头,丢的是命。”
苏长青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在网络信息时代,苏长青对东洋小鬼子的了解非常之深。
二战爆发前,小鬼子对新兵的射击训练要求极高,每月步枪射击消耗弹药不低于150发,机枪不低于300发。
整个训练过程中总弹药量不低于2000发。
小鬼子教官极为注重实战效果,强调子弹集中打击的效果。
而非单纯追求环数,培养了士兵良好的射击习惯和精准度。
因此,在战场上,小鬼子士兵的射击技术异常精确,常能做到弹无虚发。
在刺刀技术方面。